今年端午节期间,不少由北京前往上海的游客在坐火车时惊讶地发现,消失许久的绿皮火车怎么又回来了?猛地一看,绿色的车身、黄色的线条,确实和记忆中的绿皮火车十分相像。
但是,此绿皮非彼绿皮。这是“复兴号”家族的新成员,2019年刚刚投入运营。动车组型号为CR200J,时速为160公里,往返于北京至上海(D701/D702次、D710/D709次),北京至杭州(D712/D711次)。该车型动车组涂装为翠绿色,和记忆中的绿皮火车相比,颜色更加鲜艳明快,被亲切地称为“绿巨人”。车身采用流线型设计,内部服务、设施与动车组基本一致,乘坐更加舒适,配有USB接口并全车覆盖Wi-Fi。其研发和创新旨在提高既有铁路运输服务品质和满足游客越来越高的出行需求。
看到这列崭新的动车,不由回想起小时候乘坐绿皮火车的情形,也对中国铁路运输发展之快感慨万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颜色看中国火车变迁史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火车基本已进口为主。1949年前夕,可统计的火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曾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火车的需求日益增加,自行设计、制造便是当务之急。
黑色——1952年,新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火车由四方机车车辆厂制造完成,它是中国火车的最初形态。
高铁出游火爆 绿皮火车的情怀也依旧忘不了
绿色——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墨绿色的车身和座椅、黄色的线条、白色的标牌,车厢顶部挂着一排电扇,车体限速120km/h。乘坐绿皮火车的记忆,成为很多游客永久的回忆。
蓝色——1997年投入使用,是中国空调特快列车的代表,客车外表涂装主色调为蓝色与白色相间。
红色——21世纪初,红皮火车替代绿皮火车成为中国铁路旅客列车的主力车型,所有车厢都安装了空调,外表涂装主色调为橘红色和白色相间,车体限速提升到160m/h。
白色——中国进入“高速列车”时代:2007年中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竣工下线;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即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最高时速350公里;2017年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最高时速400公里。
高铁游日渐成为游客出行首选
随着我国火车时速的不断提升,“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已变成现实。高铁改变的不仅是不断刷新的“中国速度”,更为游客的出行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提供了更多目的地及方式的新选择。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高铁总里程已达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去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全国高铁版图再次扩容。到2020年,高铁网将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高铁网日益完善,日渐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出行的首选。不少高铁沿线的中小目的地也被纳入游客行程,也为当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今年五一期间高铁游十分火爆,四天假期释放了大量中短途游需求。乘坐高铁到达目的地,度过一个悠闲假期成为很多年轻游客的选择。相关数据显示,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客源地出发的“5小时高铁圈”,成为各大城市居民出游的热点。
票价适中、时间成本较低、准点率高,沿途还能欣赏窗外的风景,高铁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旅行风尚,多条“最美高铁线路”也成为游客下一次出行的备选方案:西成高铁,中午在西安吃泡馍、晚上在成都吃火锅;仅90分钟车程的黄杭高铁,却一路串联起57个国家级风景区;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带你纵向穿越古今繁华;而沪昆宁高铁,则从都市到村寨,跨过平原、翻越雪山…
从前慢 忘不了车厢里的人生百态
近些年,你可能会留意到很多这样的新闻:XX列绿皮火车停运。享受高铁带来速度和便利的同时,很多人却在怀念那段乘坐绿皮火车出游的慢时光。记忆中的绿皮火车,旺季时拥挤不堪,过道里都站着、坐着挤满了人;没有空调,车顶只有一台电扇“有气无力”地转着…就是这样“狼狈”的旅程,为什么会值得我们怀念?